可以留下,就请别走 ——重庆工商大学 赵秋月
爱心之种萌芽
“志愿者”这三个字眼赵秋月是在妈妈的身上懂得的,她说,这位从不用粉黛修饰容颜的女子在她懵懂的时候便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善良”的含义。这位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女子说不出什么大道理给幼时的她解释自己的行善行为,只会一次次的感叹“命太苦了,能帮就帮。”
也许就是那时妈妈的叹息才让长大的她一次又一次的在志愿服务中感谢那些微笑的孩子们,谢谢她们愿意同她一起欢笑,一起快乐。不知从何时才算开始的义工生涯,也不知道如何从繁星般感动事例里挑出最最让她难以忘怀的事迹,或许是矫情,或许是肆意,但是她还是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点亦或是什么人,每次活动下来,我都会被感动。每每带着一种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去,却每每载着满满的感动归来。”所以,每次活动都在她的记忆里鲜活的存在着,她想把这些感动讲给大家听,愿每个人收获感动的同时也愿意给予孩子们一份平等与感动。
成立“微尘”爱心援助团
高考结束以后赵秋月便在妈妈的支持下完成了多年的心愿,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爱心援助团”。在那个并不大的城市里,她贴着一张张狗皮膏药似的宣传单,每天坐立不安的等待着咨询电话。原本以为鲜有人问津,但是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甚至有亲戚给赵秋月远在新疆的妈妈打电话咨询这个组织,当妈妈给她打电话时,正在跑当地工业园区37个工厂拉赞助的她,终于放松绷紧的神经,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于是,赵秋月的“援助团”就那样幸运的组建起来。
“微尘”事迹
在支教中,赵秋月认识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很聪明,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妈妈改嫁新疆,她跟着爸爸生活,由于爸爸要出去务工,她被托付给爷爷照顾。当这个家庭在一场离婚的变故后慢慢的回到幸福的路上时,她却莫名的消失了。大家是否能想象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颤颤巍巍的从远处走来跪在老师的面前,嘴里不停的求着老师找她的情形?当时多嘴的人告诉老人“她是自愿的,她做了那个。”当时的震撼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害怕的,这个女孩子就这样消失了。而本来同她有联系的“微尘”援助团,由于一位志愿者的失误,被敏感的女孩拒之千里。那之后两年的时间里,无论赵秋月代表志愿者如何道歉,如何去和她交心,她都不再回复。赵秋月以为这件事也许没有转机了,直到有一天收到她的QQ留言回复,打开QQ闪烁的头像,赵秋月看着占满聊天框的字迹,渐渐的哭出声来。她给赵秋月解释当时自愿是因为带她走的“男朋友”给了她想要的依赖,她也给赵秋月讲述了这几年的生活,最后让赵秋月哭出声的是她觉得我们很善良,她觉得自己不干净,她不愿意和志愿者们聊天是怕脏了我们。赵秋月觉得,这个女孩内心最淳朴的感情依旧是存在的。但是她同时也心疼,一个如此单纯的孩子因为缺乏依赖暂时迷失了方向。
可以留下,就请别走
在赵秋月参与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接触到最多的便是留守儿童或者农民工子女。她认为其实有些孩子并没有一些人想象里或者报道里介绍的那样的贫苦与凄惨,有些孩子过得也很幸福,就即使有些贫苦,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所以她呼吁大家不要以一种施舍者的身份去行善,因为那样大家的无意会伤害她们,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平等的对待,她们不需要同情,因为她们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如果大家真正愿意去走进她们的生活圈子,那请给她们可靠感,不仅仅是短暂的陪伴,她们需要的是长久的朋友,她们的内心需要一个长久的入住者。所以,“可以留下,就请别走”。赵秋月说,其实,当融入这个圈子里时你反而会去感谢她们,因为在这过程里,你收获的往往会比你付出的多得多,她们会在不经意间给予你无限的感动。